欢迎访问教育阳光服务网上大厅!今天是: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搜索:
史明清:在学院第九次教学科研大会上的讲话

凝心聚力   跨越发展

为建设双一流学院而努力奋斗

——在学院第九次教学科研大会上的讲话

院长 史明清

(2018年4月3日)

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学院第九次教学科研工作暨表彰大会。在此,我代表学院党委、行政向多年来辛勤工作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刚刚获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致以诚挚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

《礼记·学记》里面有一句话,叫“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就是说教育是一个国家最为优先、最为重要的事情,教育是立国之本。如何办好教育,关键要抓好一个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教科研工作是一个学校内涵发展的生命之基、力量之源。今天的教科研工作大会,既回顾总结和部署安排工作,又表彰先进典型,是进一步抓好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举措。其目的就是要突出教学科研工作的中心地位,激励每个老师潜心教学科研,积极投身于教书育人事业。在这里,我建议以后每两年都要定期召开一次教科研大会,对两年内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让老师们“劳有所得”,有动力,有干劲,营造“人人出彩”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省教育厅将高职“双一流”建设定位为:前期卓越职业院校和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的升级版,“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预备版,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推进“双一流”建设。虽然去年我们也作了一些工作,但和一些优秀院校比,和预期目标比,还有差距。所以,我今天以“凝心聚力,跨越发展,为建设双一流学院而努力奋斗”为题,全面吹响我院“双一流”建设的号角,全力推进我院“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为争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打下坚实基础!

借此机会,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双一流”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早在2015年,国家就提出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1月又发布了“双一流”大学建设实施办法,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提出大学、学科要在一定时间内进入世界一流的宏伟目标。2017年2月,省政府也发布了《湖南省全面推进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到2020年,全省要有6所高职学院进入国内一流高职学院行列,50个高职特色专业群进入全国高职学院同类专业群的前列。2018年2月,教育厅应若平副厅长在《全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推进会上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2018年全省高职院校将遴选建设120个左右特色专业群及相关配套项目,将主要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以可量化、可比较的硬指标进行综合考量赋分,根据赋分结果进行遴选,并实行一次性立项,动态管理的建设机制,同时“双一流”专业群遴选的结果将成为我省申报“特高”计划的重要基础。按照教育部的整体部署,“特高”计划先期设计三轮建设,每轮支持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同志们,在这些数字里面,我们能否占有一席之地,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学校未来的发展,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全体教职员工的荣辱得失。

目前,全省有70余所高职院校,所有学校的眼睛都盯着“双一流”,都积极行动起来了。哪个学校进了“双一流”,也就意味着他在新形势下抢占了发展的先机。因为大家都希望跻身“双一流”行列,所以竞争必将十分激烈。可以说,我们正面临“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局面。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如果还是以前那种“等、靠、要”的老思路,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对接中国“特高”计划,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扎实练好自己的“内功”。自身强大了,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才能抢占先机,机遇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我们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面临诸多的挑战。因此,“双一流”建设工作容不得有半点闪失,这也要求我们全体教职员工要以“拉满弓,上好弦”的精神状态,全力投入到“双一流”建设中去。

二、正视差距、看到优势,坚定“双一流”建设的信心和恒心

虽然和一些优秀院校比,我们还有差距。刚才,付院长在工作报告中,客观全面的分析了我们学校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但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既要正视差距,也要看到自身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把我们的优势发挥好、利用好,就是我们推进“双一流”建设和争创国家“特高”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

(一)学院作为“卓越院校”项目建设单位,已跻身全省职业院校第一方队

2017年,通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我院成功立项了省“卓越院校”,跻身全省职业院校第一方队。“卓越”的意思是:“杰出,超出一般”。卓越高职院校,就是在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治理能力等方面有自身优势和“过人之处”,超出了一般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发展竞争力。我认为,追求卓越的过程就是一个追求“一流”的过程,“卓越院校”建设和“双一流”建设不是矛盾的,而是一脉相承的,是相互融合的。刚才说了,省里把“双一流”建设定位于“卓越院校”建设的升级版,遴选建设120个左右特色专业群,前期已经立项在建的卓越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和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将获得基础分数。因此,我们要把“卓越院校”建设作为我校争创“双一流”的“发动机”“加油站”,利用好、利用足“卓越院校”这个平台。目前,学院争取省里1600多万的“双一流”建设资金已经拨付到位,后续还将有4000万左右的建设资金,这些资金都将用于专业群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希望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全力以赴,利用好建设资金,“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精心做好各项建设工作,确保2019年“卓越院校”顺利通过验收,为我院争创“双一流”奠定坚实基础。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涉农院校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将为我们涉农职业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

一直以来,我院发挥自身独特的专业优势,选拔教学骨干,组建新农村建设服务团队,赴农村县开展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术服务,积极面向农村和贫困人口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依托优质资源帮助农村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攻坚克难,与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得到了省政府和教育厅的高度肯定。

同志们,我院作为全省涉农专业最全、涉农学生规模最大的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战略中要进一步有担当,要进一步有所作为。我们必须要牢牢抓住这个难得机遇,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把涉农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做大优势专业,做强特色专业,创建一流高职院校,这是我们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和期许。

(三)办学历史悠久,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办学资源

我们学校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的学校,民主革命先驱黄兴、教育家徐特立、开国领袖毛泽东是学院早期教师的杰出代表,培养了革命先烈毛泽覃、国家领导人王首道等一大批国家栋梁之才, 有着强烈的革命情结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尤其是两校合并以来,经历省示范和省卓越院校的创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学院特色文化,积淀了深厚的农业文化底蕴。一是培养了大批卓越的技术技能人才。建校来,学校累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十余万人,众多毕业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涌现了一批扎根农业领域的技术能手,为湖南省乃至全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是铸就了“和·实”文化和吃苦耐劳的“隆平”精神,这种文化和精神深深扎根于学校发展过程中,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学校能够屹立百余年,根本原因就在于此。因此,我们要传承、发扬这种文化精神,要历久而弥新,这是我们创建“双一流”的一个巨大优势。

(四)近年来的加快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创建基础

近年来,经过全院师生多年的不懈奋斗,我院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创建“双一流”打下了较好基础。学院是中国现代农业装备职教集团、湖南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牵头组建单位;在全国率先开办了休闲农业专业,现已初步构建了现代种植、现代畜牧、智能农业装备、农村经营管理、农业信息服务5大紧密对接湖南现代农业的特色专业体系;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科研项目立项层级、质量和数量不断提升,在全国率先系统全面地开展藤本植物研究与应用,每年都有10余项科研成果被应用到生产中,年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约8000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稳步提升,先后获批立项“湖南省示范性高职学院”“湖南省卓越高职学院”建设单位,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等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在此不一一列举。特别是去年以来,几项重要办学指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学院进入全省高职院校服务贡献20强,排名第3位;学院2017年度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被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排名第12位,比2016年排名提前18位;今年元月份,省技能竞赛获一等奖4个、二等5个、三等奖9个。

三、拉高标杆、精准发力,谱写“双一流”建设的优秀篇章

“双一流”建设站位高、标准高,要实现预定目标,创新思维和主动工作非常重要。结合我们学院实际,我认为学院“双一流”建设重点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专业建设是重点

《湖南省全面推进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发挥专业集聚效应,建设一批能提升、引领产业的特色专业群。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我们要不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形成特色品牌专业体系。一是要不断完善专业群结构,建立健全专业随现代农业产业动态调整机制,调整整合相关专业,着力打造农业特色专业品牌,力争2020年有1-2个专业群进入全国一流行列,2-3个专业群进入全省一流行列。二是加快发展优势专业,把种子生产与经营、畜牧兽医、农业装备应用技术等学校特色和优势专业建成国内同类标杆专业,在全国同领域中具有较大影响和示范作用。三是要保证非重点专业(群)规模。根据学院实际情况,目前还不宜将一些不是那么具有农业特色,但具有招生等优势的专业全部“一刀切”,一则要让这些专业逐渐往“农”靠,二则要适当保持这些专业的规模。

(二)课程建设是基础

如果把专业建设比作是盖房子,那么课程就是盖房子的砖,课程建设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目前,我们学院在全国乃至全省都还没有一门“叫得响”的“精品在线课程”,这是我们的一个“短板”,必须下大力气改变这种状况。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工匠精神”,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工匠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做好一门或若干门课程,做到极致,我知道很难,但我们要朝这个方向努力。要重点加快课程资源建设,可以利用专业课教师和公共课教师的各自优势,组成资源开发团队,也可以从外面请专门的企业参与,制作出高质量、实用性强的课程资源。到2020年建成省级或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4门,形成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课程教学资源。

(三)教师队伍是关键

大学之大,不是指规模大,有很多大楼,而是指有大师。近年来,我们学校师资队伍有了很大发展,但还是缺乏大师、名师。虽然学校也有“名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但是形式大于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学校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要重点培养那些学术上有功力、教学上有潜力、实践上有能力的教师,把他们打造成我们自己的大师、名师;二是从制度着手,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聘任机制,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要引进学校实实在在需要的人才,探索怎么让“名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真正发挥作用的措施和途径;三是要注重专业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发挥团体作战的优势。

(四)人才培养是核心

学校的最终使命就是培养人才,我们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人才培养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目前要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养成勤学、善学、会学、乐学的良好习惯;二是严格管理,强化学生的学习纪律,尤其是课堂和考试纪律;三是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力争在技能抽查和技能竞赛中取得更好成绩;四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和创新创业大赛中有新的突破。

(五)社会服务是标志

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近年来,我校社会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应该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是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要两条腿走路,鼓励老师开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研究。二是科学研究一定要“落地”“接地气”,研究成果要具有实用性。三是加大继续教育规模,力争2019年实现培训规模达10000人。四是继续突出服务“三农”特色,持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科技下乡”等为农服务。

老师们、同志们,学校“双一流”建设势在必行,我们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奋力夺取我校“双一流”建设的全面胜利!  谢谢!

(编辑:黄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