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教育阳光服务网上大厅!今天是: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搜索:
刘启华:以“四个全面”为引领,加快建设“双一流”高职学院

以“四个全面”为引领

加快建设“双一流”高职学院


——中共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工作报告

刘启华

(2017年7月1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受学院党委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体实践,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为全面建成省卓越高职院校、加快建设“双一流”高职学院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学院党委在省农委、省教育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干事创业、奋发作为,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发展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强化核心抓班子,办学治校能力不断提升

五年来,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班子自身建设、提高整体素质,驾驭全局、处理复杂问题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

1.加强理论武装,突出思想引领。把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理论,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学以致用,把理论学习与谋划部署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推动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2.加强顶层设计,理顺发展思路。系统构建了以“和·实”为理念,以“凝心聚力,创业创新”为学院精神,“务本崇实,修德精业”为校训的一整套文化体系。科学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确立了“开放办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创新活校、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明确了“依托行业、对接产业、办好专业、融入企业、服务就业”的发展思路。

3.加强机遇把握,实现重点突破。紧紧把握国家和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等战略性机遇,结合实际创造性系统谋划,实现了一系列重点突破。学院先后牵头组建中国现代农业装备职教集团,立项建设“湖南超级杂交水稻生产示范与人才培养基地”、“省卓越职业院校”等重大建设项目,成为教育部首批信息化试点高校,并取得了“全国职教先进单位”、“国家示范性职业技能鉴定所”等一批重大荣誉。成功举办了纪念办学110周年庆典活动和首届全国藤本植物研究与应用学术论坛。

4.加强依法治校,强化制度建设。在全省高职院校中率先启动《章程》建设,以《章程》为统领,修订完善了《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等办学治校制度60多项。学院先后获得“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省平安高校”和“2016年度省直和中央驻湘单位综治工作考核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围绕中心抓党建,党建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五年来,学院党委始终围绕改革发展中心任务,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党建专题活动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抓好专题教育、省委高校巡视组巡视发现问题的整改;扎实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五创四评”活动,开展“纠‘四风’、治陋习”及“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学院被确定为省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好的五所典型高校之一,获得省教育系统、省直工委十佳学习明星、十佳学以创业先锋等荣誉6项,“修业”讲坛被省委授予“省优秀学习载体”称号。

2.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强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全体党员的头脑,出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方案,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讲话精神进基层”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强化宣传思想阵地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立项省大学生素质提升工程建设项目17项。学院多次被评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进单位”。

3.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显著。全面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落实基层党组织条件保障,设立党员教育专项经费; 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进一步规范党内组织生活;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做好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严格发展党员程序,提高发展党员质量。近5年来,在各级党组织党建表彰活动中,有26个支部获先进基层党组织、204人获优秀党员、10人获优秀党务工作者、7人获优秀党支部书记。

4.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按照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要求,着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积极推进全员聘任制,完善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主的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选人用人制度体系,开展了两轮中层干部换届,选优配强中层干部,新提拔副处级干部9人,正科级干部21人。加大年轻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力度,中层干部中80后有4人。认真贯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抓好干部教育管理,强化干部实绩考核。5年来,选派4人到市县挂职,选派39人(次)科级以上干部到上级党校、行政学院及海外学习培训。

5.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严格履行党委主体责任,支持纪委履行监督职责。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学院事业发展结合起来、同步推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治与预防腐败制度体系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和“省委九条”,着力推动作风建设长效化、常态化,持续深入开展“321”党员干部连心工程。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深入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协助上级纪委查处违纪违法案件,5人受党纪处分。

6.文明创建成果丰硕。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012年获省文明单位、2014年获省文明标兵单位,2016年免检通过省文明标兵单位复查。大力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获省大学生素质提升工程优秀建设项目,打造了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艺术节、“三湘读书月”等一大批校内外知名品牌活动。将文明创建、文化建设与节能工作和绿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获“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省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省书香校园”等系列荣誉称号。

7.统战工作稳步发展。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做好《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贯彻执行工作;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团结引导,鼓励他们立足岗位,积极投身学院改革发展;加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任用7名党外人员担任中层干部,推荐2名党外干部当选为芙蓉区“两会”代表;支持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开展调查研究与服务社会。学院各民主党派支部多次被上级组织评为先进基层组织,彭义军获得“全国优秀致公党党员”荣誉。

8.群团工作有声有色。工会每年认真组织开好教职工代表大会,开展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评优表彰活动,组织教职工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教育科研、民主管理,获“省直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共青团积极组织开展理想信念、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志愿公益、文化艺术类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等竞赛,获“团中央团学改革示范校”、“全国‘挑战杯’校级优秀组织”、“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关工委充分发挥老同志独特优势,为学院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校友会不断加强与校友的联络与交流,扩大学院影响。

(三)抓好党建促发展,办学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1.办学设施与条件明显改善。基本财力与资产显著增加,2011年财政拨款基数为3562.58万元,2016年达到7229.46万元,增幅为103.93%。2011年创收收入为790万元,2016年达到1249.30万元,增幅为58.14%。2011年资产总额为2.72亿元,2016年达到4.52亿元,增幅为66.18%。大力加强了体育馆、运动场、学生食堂、教学实训楼、信息化教学设施、宿舍空调安装等基本建设的投入,校企合作共建了一批生产性实训和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新增建筑面积12万多平方米。北山基地、东湖校区学生宿舍、商住房、动植物标本馆等基本建设稳步推进。

2.教育教学改革富有成效。先后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重点围绕专业、课程、校企合作、教师队伍、实训条件、教学资源建设,持续推进“六个一”工程建设,新增100余家校企合作企业,改建、扩建种苗中心等专业实训平台50个,完成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9门院级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和280门网上合格课程建设。打造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精品专业4个;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农业部畜禽良种工程项目1个、省级实训与教师认证培训基地7个、省级专业(群)教学团队4个;培养省级专业(学科)带头人9名、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4名、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名;全面启动五大特色专业群和专业群核心课程建设,开发院级核心课教材98本。大力推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被立项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与菲律宾中吕宋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获批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资格许可。

3.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抽考合格率达到93%以上,平均优秀率83.3%。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国家技能竞赛、创业创新大赛和技能作品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33项,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13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34项。学生进口旺出口畅,2012年学院获批省单独招生资质单位,2016年在校生人数近12000人;毕业生年均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90%以上,当年总体就业率90%以上,对口就业率80%以上。五年来共向部队输送大学生400多人,其中义务兵300多人,直招士官近100人,2016年学院被省征兵办评为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4.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并驾齐驱。建立了2个省级科研平台,立项厅级以上科研项目240余项,立项国家星火计划等国家级项目9项、省社科基金等省部级课题70余项,主持制定省地方标准18项,省科技进步奖4项、应用技术成果35项、专利授权99项。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其中SCI等核心期刊290余篇,出版著作10多部,主编主审和参编教材240多本。实现了省级科研平台、省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省级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技术省级鉴定成果四个零的突破。在湖南省桑植县、隆回县等地建立了500多亩利用藤本植物进行石漠化治理的试验与示范基地,藤本植物研究成果应用推广与转化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爱能系列新优西瓜品种已累计推广40多万亩,为农民增收1.8亿元。

5.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先后设立“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业部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湖南培训基地”、“湖南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培训对象范围由湖南拓展至全国,由乡镇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拓展至农业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近五年来,累计培训35000余人次,下乡培训及技术指导服务100多批次。圆满完成对新疆吐鲁番地区120名待业大学生的职业培养任务。农村电气化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两个专业成为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递课堂”供应单位,50名专业教师被聘为省万名服务现代农业的科技专家,5名教师担任科技服务团团长。积极开展“校县合作”,与武冈等8个特色农业产业县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对口帮扶怀化坪溪村、麻阳职中,选派教师到吐鲁番地区中职校支教,得到当地百姓、政府肯定。2017年,学院被农业部确定为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总结过去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有四点基本经验:

一是党的领导是学院事业发展的坚强保证。学院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充分发挥党委在各项事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提高党委把握方向、总揽全局、科学决策、领导发展的能力,为学院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是改革创新是学院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学院每一步发展,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改革创新为动力实现的。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学院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才能永葆学院事业的蓬勃生机和青春活力。

三是特色发展是学院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学院从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结合自身农业行业背景与办学实际,始终坚持服务“三农”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坚定地走出了一条具有农业高职特色的发展道路。

四是团结奋斗是学院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学院发展历史表明,只有团结搞好了,才能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使领导班子形成合力和战斗力;只有领导班子团结一致,才能给全院师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凝聚全院师生的力量,共同推进学院改革发展,不断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同志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集中体现在:贯彻落实、遵循高职办学理念指导事业发展还有差距;办学资源分散,办学优势与特色彰显不够;师资队伍数量、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改革步伐较慢,标志性、高质量成果有待加强;民生改善需要持续加力,学生学习生活条件和环境有待优化;依法治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也还存在不够“严”不够“实”,个别基层党组织对上级组织决定选择性执行、对党员干部管理松弛;少数干部规矩纪律意识不强、制度执行不力、精神懈怠、为官不为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这些问题,我们务必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面临的形势和发展目标

 

(一)学院发展面临的形势

1.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和意识形态领域新情况,对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大力推进和加强党的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同时在实践中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把党的建设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斗争日趋尖锐复杂,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西方文化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渗透的挑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2.国家与湖南省战略新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新变化,赋予了高职教育新使命。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国家实施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加快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建设质量强国和制造强国、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等战略目标;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等纲领性文件;湖南省确立“五个强省”发展目标,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长江经济带核心增长极、产业转型示范区、中部崛起新引擎,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五化同步”);长沙市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聚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等等。战略发展新布局、产业结构新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新变化,赋予了高职教育新的重大历史使命,为高职教育发展指明方向的同时,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3.卓越高职院校与“双一流”建设,对我院提出了新挑战。2016年我院成功入围省卓越院校建设行列,为“双一流”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数量急剧扩张,生源质量下降,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的地位也影响农业职业教育规模发展,涉农高职院校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优质师资不足、办学资源缺乏与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短视时间内难以有根本性转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院发展。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只有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才能迎来学院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依托行业、对接产业、办好专业、融入企业、服务就业”的改革发展思路,深入实施“开放办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创新活校、依法治校”发展战略,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为教育强省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2.总体目标: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卓越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围绕五大农业特色专业群建设,打造大师引领、骨干支撑,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有创业创新精神与国际视野的专业教学和技术服务团队;建立校县合作助推县域特色农业发展的服务模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开放办学格局;建成服务学习、工作、生活一体的生态“智慧”校园;构建具有鲜明生机职院特色的人文生态文化体系;建立职责清晰、管理健全、务实高效、奖罚分明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形成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五权协同、两级管理”治理模式;构建山清水秀、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到“十三五”末,全面建成省卓越职业院校,建设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国内一流高职学院。

 

三、加快建设“双一流”高职学院

 

(一)全面加强内涵建设

1.以专业为纲,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专业群发展体系。树立品牌发展战略,突出百年办学优势,强化服务“三农”特色,打造一批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影响力大和竞争力强的一流专业。对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和新兴服务业发展需求,围绕五大专业群,建立专业预警和动态调控制度,优化专业结构布局,调整专业至35个左右;重点建设现代种植、现代畜牧、智能农业装备等3个专业群和10个核心专业,建成3个以上国内同类标杆专业,着力打造农业特色专业集群;提高联办本科质量,争取实现举办本科专业。到“十三五”末,建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条件优良、优势突出的特色专业群发展体系。

2.以人才为基,建设素质硬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计划,坚持引进人才和引进智力相结合,实施“柔性”引进政策,建立名师(大师)工作室,培养与引进专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引领专业群发展的名师、大师达10名以上;持续推进“双百工程”(百名教师下企业、百名企业专家进校园),建立以校企双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教学团队,推动新老教师“传帮带”,落实教师下企业实践、集体备课、教学竞赛、参与教学科研团队等制度,专任教师“双师”比例达90%以上;加大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力度,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鼓励撤、并、转专业教师向相近专业教师转岗,行政岗位人员向教师岗位流动,提高技能大师、能工巧匠承担专业课教学比例,新进一批硕士以上高校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建设一批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校内外相结合的培训制度,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开展师生海外培训和交流学习,提升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任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加强实训指导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优化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队伍,实施辅导员和管理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建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名师引领、骨干支撑、专兼结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创业创新能力与国际视野的教师团队。打造适应教学、生产、科研、管理和服务需要的人才队伍。统筹推进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

3.以质量为本,建设产业发展需要的服务能力。坚守职业教育和服务“三农”办学方向,坚持以质量为本、特色为根,深入实施以“六个一”为抓手的质量提升工程,完善学院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开展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坚持“大思政”工作理念,加快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实施大学生素质提升工程。以创业学院建设为抓手,以校企合作平台(创业孵化园)为依托,在各二级学院全面建立创业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创客空间,争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设立协同创新服务中心,以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为重点,高度重视从地方产业升级转型、新兴产业、企业重大技改项目及社会事业发展中寻找科技创新点,组建专业群科研服务团队,承担一批应用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技术研究成果。以“两集团”为平台全面推动产学研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加大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的力度,主动融入地方创新体系。以服务现代农业、制造业、新型城镇化和生态建设为重点,瞄准行业及区域发展急需和精准扶贫需求,实施科技人员服务现代农业工程、县校合作协同创新计划,对接10个县市、10个产业,继续实施“十百千万”服务工程,带动武陵山片区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坚持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并重,做大做强职业培训教育,积极推进网络教育和国际合作教育,完善现代农业从业人员终生教育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体系。配合国家“杂交水稻外交”与“一带一路”战略,以杂交水稻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人才本土培养机制,探索建立毕业生海外实习和就业渠道,突破国际合作办学瓶颈。

4.以条件为要,建设环境优功能全的基础设施。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学院基本建设“十三五”规划,完善东湖、马坡岭和北山基地的功能布局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办学基础条件达到教育部标准要求。新建学生公寓,建好新校门和文化广场;加快完成湖南超级杂交水稻生产示范与人才培养基地第一期工程建设,争取落实第二期工程项目,将其建设成为全程机械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现代水稻生产示范与人才培养基地;实施“生态校园”提质工程,建设服务学习、工作、生活一体的“两型”生态文明校园。加大教学设施设备投入力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建成专业群共享实训平台5个,打造一批居全国同领域领先水平的实习实训(或教师认证)基地,全面建设“实训室+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平台+产业实体”的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以移动终端普及为核心实现校园“互联网+”“物联网+”,实现全院各部门办公信息化、现代化。以“微课”建设为抓手强化课程资源开发应用,建成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教学运行体系。进一步扩充和丰富文献信息资源,提高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水平。

5.以文化为魂,建设底蕴深氛围好的校园文化。贯彻“和·实”理念,传承“修业”文化和“隆平精神”,实施文化强校战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管理,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融入到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之中,大力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融入到文化设施、文化阵地和文化环境建设之中,充分发挥知名专家、优秀教师、杰出校友的引领作用,努力形成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和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大力培育优秀校园文化成果,建设一批以“修业”讲坛为代表的文化载体,打造一批在省内有广泛影响的文化品牌。

6.以民生为先,营造齐参与共享有的良好环境。坚持共享发展,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质量,全面提升全体教职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增强发展动力,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环境。依法依规确保教职工正常福利待遇,全面落实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重视青年教职工的成长和发展,关心和解决师生员工的困难;加快推进商品房建设,切实改善教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强“职工之家”建设,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加强离退休教职工工作,落实好老干部老同志“两个待遇”;完善合同制聘用人员管理,保障合同制聘用人员待遇;进一步强化“就业是民生之本”的观念,持续抓好“一把手工程”,完善奖助政策体系,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努力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二)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深化综合改革,应以转变观念为先导,全面深入领会“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等现代职业教育先进理念,把握立德树人、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导向,按照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重点领域突破的思路,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每个教职工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思想观念保障。

1.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省卓越高职院校和“双一流”高职学院建设计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拓展学生个性发展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季节轮训”、“院园融合”、“校企轮训”等多样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实“教授(专家)治学”举措,全面推进以学分为导向的分类教学改革,建立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制度。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和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学院、二级学院和教研室三级评价体系;实施校内各专业建设水平分级评价、技能竞赛、技能抽查、毕业设计抽查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等制度,应用评价结果与绩效挂钩,持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深化校企、校县共建二级学院教学改革,扩大紧密合作型企业数量和范围,开发校企合作育人教材,扩大企业冠名、订单培养与校县合作培养人才的比例。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课程资源,承担国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科技项目建设,着力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努力培养“大国工匠”,继续深化中高职衔接和联办本科试点,形成3~5个品牌专业。

2.坚持统筹兼顾,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按需设岗、按岗选聘、分类管理原则,用岗位管理代替身份管理,逐步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人事管理制度。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要求,实施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创新评价机制、强化聘期考核,突出教育教学业绩考核,完善以分类管理为基础、业绩贡献和岗位奉献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扎实做好岗位晋级工作,完善晋升、流动、转岗和退出机制,整合院内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完善高水平高技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拔尖人才与关键岗位倾斜支持力度。继续坚持向基层一线岗位倾斜的原则,稳步推进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职称评审、岗位聘任、业绩评分、绩效工资和奖励办法等制度的杠杆作用,健全符合财力状况、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标志性成果培育与奖励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激励机制。

3.坚持协调发展,深化二级学院管理改革。按照专业群设立二级院系,以责权划分为核心,转变部门职能,确立二级学院办学实体和管理主体地位;出台推进二级学院管理文件,统筹院内实训管理,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进一步明晰二级学院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管理、学生工作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建立二级学院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实现校院两级考核和两级分配,以“院所一体”为主要依托,全面构建专业群科技服务体系,探索多元办学体制,吸引社会力量来校合作建立二级学院或生产性实训基地,进一步增强二级学院办学活力,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1.科学建章立制,健全制度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学院《章程》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增强学院《章程》的执行力,增进理念认同和价值认同。以《章程》为统领,以贯彻落实卓越职院建设和加快建设“双一流”任务为抓手,依据法规和章程原则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科研、学生、人事、财务、审计、后勤、基建、对外合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提升管理水平。坚持依法理财,严格财经纪律,细化预算管理,强化审计监督。健全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制度,防止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

2.依法决策管理,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深入贯彻落实学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施细则》,合理界定内部不同事务的决策权,明确党委的领导职责和院长的职权,不断健全决策议事规则、决策程序。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发挥学术组织在专业课程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落实《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支持民主党派、群团组织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建立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着力提高二级学院治理水平。

    3.严格遵章守规,形成法治良序环境。依法组织和实施办学活动,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坚持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价值取向,尊重和保护师生合法权益,健全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大力推进党务公开和院务公开,保障师生在招生考试、基建工程、物资采购、财务管理、干部人事等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深化“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提高干部依法管理、教师依法执教、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强化校园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禁毒、防邪等工作的管理,完善安全防控体系,建立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良好环境。

(四)全面落实从严治党

1.坚持思想建党,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为重点,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端正政治行为,严守政治纪律。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积极申报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宣传思想阵地管理,提升师生思想政治素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深入贯彻落实《学院党委(总支、支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健全党员干部培训计划,创新学习渠道和载体,鼓励党员干部读书养性和学习提能。

2.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认真落实中央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部署要求,在真学实做上深化拓展,注重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引导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带头旗帜鲜明讲政治、带头强化党性修养、带头严格自律,切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把“两学一做”作为“三会一课”基本内容固定下来、坚持下去,抓好基层支部相关制度建设。完善查找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经常进行党性体检,深化问题整改。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以“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为目标,切实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和谐型领导班子建设,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切实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好干部标准和正确的用人导向,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及考核评价机制,积极推行干部轮岗交流,鼓励干部干事创业,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努力造就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队伍。大力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完善干部职务任期制度,严格任期管理,及时调整不称职和不胜任现职干部。

4.推进“五化”建设,规范基层党建。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以支部建设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组织“五化”建设,全面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认真落实全面推行支部主题党日的意见,全面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不断丰富主题党日的内容和形式发挥党组织凝聚人才的重要作用,做好在大学生、青年教师和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切实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建立健全防止党员失联长效机制,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做好党费收缴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纪实管理办法,规范记录。

5.落实“两个责任”,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两个责任”。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职责,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形成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与学院中心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严明规矩、严肃纪律,积极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利运行体系。深化廉政教育,继续深入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等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教育广大师生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积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全力支持纪委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支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纪检干部队伍,及时听取纪委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协助解决重大问题。

各位代表,同志们!学院改革发展成就喜人,须倍加珍惜;未来发展形势逼人,须扬鞭奋蹄。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全面建成卓越职院和加快建设“双一流”高职学院而努力奋斗!


(编辑:黄乐佳)